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 共促循环再利用纤维产业升级
发布时间:2023-08-02 01:30

中国工业报记者 马艳

 

从“一墩难求”到“一户多墩”,冰墩墩的爆火让“海科云绒”走进大众视野。“海科云绒”以其轻柔如羽、爽滑如丝、洁白如云、温暖如绒的优良特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物,如今“海科云绒”家族再添新成员——石墨烯系列云绒。

7月28日,“向阳而生 逐梦前行”中国——金湖功能性填充必赢国际纤维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海科“云绒”填充纤维新产品发布会在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举办。本次活动由苏州大学、金湖县人民政府主办,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承办,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指导。

锻优势 研发高科技功能性填充纤维

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爆火让江苏海科纤维有限公司和“海科云绒”走进大众视野。海科纤维成立于2018年,是专注再生三维中空涤纶短纤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,公司研发的“海科云绒”因其优良特性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填充物。

海科纤维销售总监李辰昊介绍,石墨烯云绒以聚酯(PET)为基本原料,通过石墨烯熔融共混纺丝工艺制成,具有海科云绒的优良性能及石墨烯功能性于一体的纤维,可水洗、超回弹、爽滑舒适性,还具有抗菌、高发热、远红外蓄热保健、抗菌等功能;石墨烯量子点云绒以聚酯(PET)为基本原料,通过海科云绒的纺丝工艺与石墨烯量子点母粒共混纺丝工艺制成,是具有可水洗、超回弹、爽滑舒适,以及抗菌、抗病毒、驱螨、防霉、远红外等多项优异功能的差别化新纤维,专用于服装、家纺填充使用。此外,石墨烯系列云绒可作为羽绒的代替品,为家纺蓄热、户外保暖领域产品升级开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。

对于公司下一步发展,李辰昊表示,未来应把研发高科技功能性填充纤维放在重要的位置。公司将继续在再生循环纤维的道路上努力前行,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应用领域做更多的突破;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,共同研发新特品种和功能性产品,以达到技术创新和关键要素的优化组合,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变为现代生产力,增强企业的产品竞争力,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填充纤维解决方案,满足消费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而谈及企业未来如何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“专精特新”,海科纤维董事长李军表示,专精特新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,专、精是企业专注自身专业领域,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研发,不断技改,精益求精;特、新是企业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,坚持做别人没有的产品,锻造产品独特优势。专、精犹如地板,特、新犹如天花板,只有筑牢地基才能不断拓宽、建高天花板,才能引领市场,助力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提品质 促进循环再利用纤维产业升级

近年来,金湖始终坚持“环境是金,项目为王”工作导向,推动新材料、大健康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成链、智转数改,实现了产业的量质并进和整体跃升。

中共金湖县委副书记李尚武表示,截至2022年底,金湖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31家,省级以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达38家,在淮安持续领先。其中,海科纤维等一批创新能力强、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在产业链供应链中享有了更大的话语权,为金湖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。未来,金湖将继续优化物流成本最低、要素成本最低、服务环境最优、办事效率最高的“四最”营商环境,鼓励和引导企业敢干“实业”“大业”和“新业”,让更多落户金湖的企业茁壮成长、创造辉煌。

建平台 推进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

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高校集人才培养、科技创新、人文传承于一身,无疑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。而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是实施创新驱动引领的关键环节。会上举行了苏州大学、海科纤维“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”签约仪式、揭牌仪式。

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肖甫青表示,希望此次合作能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发挥苏州大学最优质的创新资源和金湖的产业资源,推动双方在更广范围、更深程度、更高水平上融合创新,在合作的过程中着力增强企业自身的技术能力,双方联手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,合力锻造产业发展“新引擎”,围绕高端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布局,涌现更多一流市场化应用成果。

谈及功能性填充纤维新材料联合创新中心成立的初衷,海科纤维董事长李军在采访中表示,一方面,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碳减排的重要路径之⼀,“双碳”背景下,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备受瞩目,企业与苏州大学合作,共同推动废旧纺织品、海洋塑料等的回收再利用,借助院校科研成果,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路走的更宽泛;另一方面,安全、健康、舒适的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,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,不断丰富纤维种类,为消费者提供抗菌、舒适且可降解的产品。

谋未来 创新应用纤维新材料

在“双碳”背景下,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,“绿色”也成为了高质量发展的底色。此背景下,新材料有哪些创新发展趋势?石墨烯材料又有哪些应用机遇?会上,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、教授级高工王玉萍,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院长张克勤,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副院长关晋平作主题报告,分享了纤维新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、创新应用领域等。

王玉萍提到,纤维新材料是支撑智能、绿色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纤维开发应更加关注社会责任、终端消费和未来发展,具有智能等多功能及超高性能、超高性价比、超高附加值、超高产业拉动效应、低碳绿色特征的纤维,其应用领域超越传统纤维产业,成为先进制造业、智能与功能消费品、医疗与健康、环保与防护、现代建筑业与农业、新能源业等的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材料,以及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。每个企业都可通过绿色、能源、环境、健康、安全、空间六大策略去寻找、开发包含现在及未来需要的纤维,解决创新应用需求。

在题为“绿色可持续负碳功能材料研发及应用”的报告中,张克勤介绍了新型负碳材料及改性技术,以性能优异的可降解材料——PPC为原料,通过熔融共混改性改善PPC加工性能差等问题,进而进行改性PPC基功能产品的开发。

关晋平介绍了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学院研究成果。近五年来,苏州大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,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余项;承担国家级项目273项,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4项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项、“173计划”重点项目2项等。另外,共完成功能性纺织品及助剂、纺织品节能减排加工技术及资源循环利用技术、纳米纤维及非织造材料、智能纺织品、生物质纤维材料、生物医用纺织材料、纺织品及服装设计6大类99项代表性科研成果。


编辑:李芊诺

责编:汪黄任

审核:陈雪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