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省加快实施质量强省、品牌强省战略
发布时间:2023-12-07 00:49

11月21日,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近年来,我省加快实施质量强省、必赢国际品牌强省战略,自2020年以来连续3年在国务院质量工作考核中位列a级等次,质量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
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85项

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兼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吴承丙在会上介绍,我省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,持续深化质量提升行动。聚焦“十强”产业,实施产业基础质量提升工程,制造业关键零部件的稳定性、可靠性不断增强,创造出首台国产雪蜡车、高速磁悬浮列车、手术机器人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品。帮助5900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,6.7万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。围绕11条制造业标志性产业链实施质量强链工程,累计解决产业链重点、难点质量问题1000余个。

率先开展质量强县创建工作,威海市、济南市历下区、青岛市黄岛区获国务院“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地方”督查激励,区域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。

同时,不断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计量、标准、检验检测、认证认可等要素共建共享、协同服务。全省建设各类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116个,服务企业26万余家。加快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、国家大气环境监测装备及溯源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。全省共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85项、国家标准9417项、布局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8家、国家质检中心47家、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3家、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32家,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。

54家企业入选全国质量标杆

制造业质量提升、品牌打造是质量强省、品牌强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1—10月,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.9%,高于全国2.8个百分点,增速居10个工业大省第2位,总体保持在近年来相对较高的运行区间。

紧抓稳增长这一关键点,山东创新谋划了要素资源保障十条措施、“开门红”奖励政策、先进制造业“突破提升年”方案等一系列开创性举措,“一业一策”制定稳增长措施,切实以工业经济的加力提速,创造更加多元、优质的生产供给。重点行业持续回升向好,上半年,41个工业大类有31个增加值实现正增长、比全国多5个。重点产品产量加速提升,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,上半年产量达到19.4万辆。

目前,我省累计有54家企业入选全国质量标杆、数量居全国首位,省级质量标杆297项。制定出台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,上半年推动实施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765项。实施“山东制造”品牌提升行动,26个品牌上榜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;推动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有机融合,打造了3家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、7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。

举全省之力打造“好品山东”新名片

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、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,新闻发言人于智勇在会上表示,近年来,我省重视品牌建设工作,举全省之力打造“好品山东”新名片,推动“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”一体化发展。首批遴选的223个“好品山东”品牌价值累计高达4.5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69%。第二批105个“好品山东”品牌产品中,有44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或填补国内空白,72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,11个服务品牌全部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或服务模式。

“好品山东”遴选由首批农产品、消费品及部分制造业延伸至现代高效农业、现代海洋、文化旅游等我省标志性重点产业链或服务业领域。参与遴选部门由首批3家扩充至9家,济南、青岛等多地出台加强和推动“好品山东”工作的政策措施,推动“好品山东”品牌共建共创。

下一步,围绕“好品山东”品牌建设,我省将实施“好品山东”培育升级、品牌影响力提升、质量提升、品牌保护四大工程。

16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

农业高质量发展,质量是基础,品牌是引领。山东作为农业大省,在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基础上,深入实施“好品山东”品牌发展战略。

在品牌创建方面,我省已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1个、企业品牌700个,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农产品4500多个。16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,数量居全国首位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,有248家生产企业获得大湾区“菜篮子”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牌证,在寿光、莘县建成2个大湾区“菜篮子”农产品山东配送中心。开展线上线下品牌推介和营销,运营“齐鲁农超”展示交易平台,3000多家企业入驻,实现“销量”与“流量”双提升。

在保障质量安全方面,我省累计制定农业标准规程2700多项,认定了1500多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。突出农资监管,实施了县域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主体“一张图”工程,对4.2万个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动态精准监管。